本报记者 严松 本报通讯员 徐丽娇
近日,路过姑苏区皇废基附近的市民都惊喜地发现,这条50多米长的街巷“改头换面”,颜值爆表。
“斑驳的墙皮被修补妥当,破损的路面平整了,一些转角的空白区域还被画上了漂亮的彩绘图,皇废基真正成了古城文化的一个窗口。”家住附近的居民万茜茜说。
子城深处藏着古城历史
网红街巷“老龄化”问题突出
皇废基是苏州老城区子城地区的一条短巷,站在巷头可以瞧见巷尾。巷子西头连着锦帆路,东头直通体育场,恰好夹在五卅路和人民路中间。据历史记载,皇废基原是春秋时吴国子城的一部分,周围约十里建有气势雄伟的王宫,历代为衙署所在地。“1367年,朱元璋遣将徐达围攻苏州,张士诚兵败被俘,王府亦被烧成一片废墟。人们原称这里为王府基,后因仅存一片瓦砾场,便改称皇废基。”说起皇废基的由来,住在附近的老苏州都能娓娓道来。
皇废基仅3米多宽,附近聚集了上了年纪的民房,硬件设施都十分老旧。这两年来,皇废基两侧的民房外墙陆续出现斑驳、脱落等情况,机动车乱停放情况也比较明显,不仅周边的居民生活不太方便,部分游客前来观光拍照也受到一些影响。“虽然巷子不长,但老苏州喜欢的祥鑫饮食店、叶楚伧故居等都聚集在此,一年有三季都被凌霄花、红花檵木等景色覆盖,今年春天更是小小火了一把,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这让小巷深处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万茜茜说。
联合共建单位进行主题改造
三个“植得”扮靓小巷面貌
今年,针对皇废基的环境问题,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联合共建单位,组织力量对皇废基附近的庭院、街巷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我们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大扫除,并对斑驳的墙面进行粉刷、地面进行改造等。”锦帆路社区党委书记金丽娜说,基础卫生条件提高后,社区又对一些有条件的庭院进行了环境布置,在巷子内设置了议事休闲圆桌,并在部分墙面进行了主题彩绘,设置共享晾衣架等。
“我们将皇废基改造主题定为‘植得’。”金丽娜说,改造过程中,社区联合了中共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机关支部委员会、中共苏州市工商业联合机关退休支部委员会、肯达美术馆、艺合手绘和祥鑫饮食店,利用党建力量,在巷口设立海棠民情站,通过明信片的形式收集居民需求;通过彩绘,将原本普通的白墙打造成拍照打卡背景墙,吸引更多人到此打卡,了解子城的文化历史。“‘植得’包含了值得共享、值得留念、值得珍惜等多重含义,是我们对这条小巷的期许。”
破旧老街巷环境大变样
小巷居民加入文明“维护队”
如今,走进皇废基,两侧创意十足的彩绘为这处小巷增添了不少生机:简单的卷帘门有了绿色的“外套”,墙根下多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绘制的、鲜活的凌霄花相互映照着……“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巷子的变化让大家都眼前一亮。”万茜茜说,这条巷子的花花草草之前都是她亲手种的,30多年的培育让皇废基的颜值提高了不少,现在社区组织力量进行整体改造,感觉更美观了。
金丽娜介绍,为了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小巷环境维护,社区还特意在巷子里设置了共享花坛,由居住在皇废基的居民共同组建自治小组,万茜茜担任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养护。“此外,自治小组还要同时负责劝阻小巷内机动车乱停放的车主、公共空间的日常养护等。”金丽娜说,自治小组成员更自发组成文明小班组,对来到巷子里的游客进行文明引导,让皇废基成为古城文明的又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