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日温度升高,有市民向“96466记者帮办”栏目反映在散步时候发现了蛇的踪影。此外,公安机关也不时接到群众有关于抓蛇的求助“警情”,在蛇类频繁出没的季节该如何防范,记者采访了专业人士。
近日,市民刘先生吃过晚饭和家人正在唯亭翡翠湖公园散步,突然被一条长约一米、身上长着红色花纹的蛇拦住了去路。“哎呀,有蛇!”刘先生赶紧提醒身边的家人注意安全。等蛇爬走后,大家才小心翼翼地通过。事后,刘先生回想起当初那一幕,仍然心有余悸。刘先生将拍摄的照片发上网辨认,结果显示蛇是一种名叫赤练蛇的无毒蛇,“好在是无毒蛇,当时我心里也有点发毛,完全是硬着头皮走过去,腿肚子都被吓软了。”
昨天,吴中公安分局胥口派出所也接到市民求助,称家门口有条大蛇。接警后,派出所经验丰富的“捕蛇达人”辅警老李带着工具立即前往报警人老田的家。原来,老田正和邻居在家门口闲聊,突然看到了条大蛇,后来蛇躲进门口废弃的木头箱子下面不出来。老李一手拿着捕蛇夹,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眼疾手快将蛇抓住。众人这才看清,这条大蛇约有2米长,和小孩胳膊差不多粗细,全身呈现青黑色。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戈志强告诉记者,近期气温逐步升高,很多冬眠的蛇类逐渐醒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正是蛇捕食、繁殖和生长的旺季。
戈志强说,苏州地域范围的毒蛇以蝮蛇为主,无毒蛇有火赤练等种类。如何区分它们,主要看头部的明显特征,大部分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颈部明显,尾尖。从蛇的性情上来说,一般无毒、微毒的蛇没有毒牙(连着毒腺)这种“致命武器”,所以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人还没有走近,它们就先逃跑了。
市民碰到多数行动机敏的蛇,大多是无毒或者微毒的。而毒蛇有“致命武器”傍身,行动就相对迟缓。例如蝮蛇,常常会一动不动盘曲在草地上,有人经过也不一定“挪窝”。除了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之外,几乎所有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它们受到威胁而采取自卫措施。而这两种毒蛇,苏州野外还没有发现分布。“和蛇类保持安全距离,是规避危险的关键。”戈志强说。
苏州青年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姚锋告诉记者,人们在野外遇到蛇类的概率很大。雨天尽量不要到户外安营扎寨搞露营,尽量少去蛇出没的草丛、灌木和树林等地带,在蛇出没的地方徒步,要穿没有网眼的鞋子和长裤,将最容易被咬伤的脚踝、小腿保护起来。大部分蛇胆子比较小,遇到人类第一反应是逃命,在草地、灌木丛、林地等容易遇到毒蛇的区域行走,可提前准备好照明手电,用灯光直射和登山杖或棍棒敲击将蛇吓跑。
另外,如果住宅临近野外,应当定期进行打扫、检查,避免毒蛇钻进室内伤人。“不要试图主动和蛇直接接触,玩蛇、打蛇、踩蛇都是很危险的。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它发起进攻,应绕行。”姚锋说。
被蛇类或其他动物咬伤后,一定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千万不要浪费宝贵的急救时间,应尽早送医。记者从苏州市中医医院了解到,作为苏州市唯一提供蛇伤处置的三甲医院,从建院初期,该院就设有蛇伤专科,备有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等,24小时为蛇伤患者服务。同时,针对蜈蚣、蜜蜂等动物蜇伤咬伤,医院也有专业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