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66记者帮办】
本报记者叶永春
杨女士到常熟市淮河路一家软装商行选购了橱柜门、木门、石英石等,并付清了货款。杨女士称,无论是在店内看货还是填写订单,她都明确选购的品牌是“欧派”,货送上门时,她却发现并非“欧派”,要求退货又遭到商行无视。昨天,记者向商行核实情况,老板回避问题,还反问记者为啥要掺和。
真假“欧派”?
杨女士在朋友介绍下,到常熟淮河路“斑马软装”去买软装产品。朋友介绍,老板是朋友的朋友。
去年11月初,她到“斑马软装”看产品,见店里有“欧派”品牌,“产品手册写的是欧派,店里的产品标签也是欧派”。杨女士当场订购了橱柜门、衣柜门、石英石、窗帘等,总价19800元。杨女士一次性付清了货款,汇进了商行老板李某某的个人账户。
货送上门后,杨女士发现,这些货根本不是“欧派”。“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欧派,连欧派的LOGO都没有。”对照店里所见、订单所写的“欧派”以及注明的型号,杨女士认为送上门的产品“货不对板”。
维权好难
杨女士随后联系“斑马软装”的李某某,明确表示送上门的货根本不是“欧派”。对此,李某某在微信中回复杨女士称,产品为苏州产的,是欧派的分销厂,并称“欧派”的柜子都由外厂做,且送上门的产品的色卡等与杨女士所订的一致。“我跟你讲的都是事实,质量也是一样的,如果安装就叫安装工下午过去,不装就退回厂里去,没事。”解释完,李某某还给出处理方案。
杨女士进一步查看发现,柜门的边缘有明显的瑕疵,更加不相信这是“欧派”的产品,便提出退货。结果李某某直接在微信里喊杨女士“我的亲姑奶奶”,称看产品只需看正面,不应看反面,杨女士看到的出现瑕疵的部位是反面,并称有问题还可找人上门调整,而不再正面回应杨女士提出的退货要求了。
从今年1月起至4月,杨女士多次联系李某某要求退货,李某某同意退一扇木门,便爱理不理了,杨女士感觉自己直接被无视。
为啥掺和?
杨女士提供的订单上,抬头商户名为“剪刀·石头·布”,地址位于常熟富春江路一家家具商场,不过杨女士称,实际李某某的商行开在淮河路,名为“斑马软装”。送至杨女士家的产品的外包装上,收货地址写的是“淮河路王家桥25号斑马软装”,收货人为李某某。杨女士提供的订单产品一栏,写着“欧派柜门”“欧派木门”字样,而送上门的产品并无“欧派”商标。
昨天,记者联系李某某,核实杨女士在店内看的是不是“欧派”产品,订购的是不是“欧派”产品以及实际送上门的是不是“欧派”产品。李某某却称“说不上来”,表示木门已经为杨女士退货,且称自己有厂家的订单,可以保证送上门的产品尺寸、颜色与杨女士所选的一致,却始终回避产品是否为“欧派”。记者继续追问,李某某突然反问记者为什么要“掺和”。记者称是接到投诉后正常采访,李某某又说自己要考虑是否接受采访,随后挂电话,在挂电话前还高喊一句“我靠”。
从1月至4月,杨女士在同李某某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向12315投诉,得到的回复是“经沟通,商家明确拒绝调解,故终止调解,建议司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