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都市网 热门快讯便民频道资讯中心房产频道生活频道汽车频道家居频道苏州商业婚庆频道苏州旅游母婴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正文

青山秀水田园育好食材,春季“十大碗”为啥是它们

字号: 2024-04-11 08:53 来源:
9日新鲜出炉的春季“苏州十大碗”,引燃了市民以及各地消费者的“刷屏”投票热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兰头、香椿、春笋、松蕈、鳜鱼、螺蛳、蚬子&hellip

2024-04-10-23_32_29+F-JJISUUUU3ad25f6cb3b3054657329b7b870f0174b121ee932556011900d850db722bfb1c5800bcd75b730410f739717fa8206a866473b6806159ddf64addd80f8242cf5ff56b2dcaf53f48848263b083d7dd84bd9347eb1878b6c13026.jpg

9日新鲜出炉的春季“苏州十大碗”,引燃了市民以及各地消费者的“刷屏”投票热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兰头、香椿、春笋、松蕈、鳜鱼、螺蛳、蚬子……鱼米之乡苏州的春天,寻常却又充满苏州特色的食材,在“尚滋味、懂生活”的苏州人手中,历经千年传承创新,做出一道道“极致美味”。网友留言“一口吃掉苏州的春天”“地方美食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表现”……

与此同时,苏州饮食文化、美食爱好者以及苏帮菜业内人士等,纷纷为春季“苏州十大碗”点评,一起寻找、解密“苏州十大碗”中的“最爱密码”。

密码之一:切合苏州食俗 紧扣“不时不食”

“春季‘苏州十大碗’切合民间食俗,紧扣不时不食。”苏州市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专委会会长蒋洪,研究苏州饮食文化已有30多年,对春季“苏州十大碗”,他的评点是“整体到位”。

苏州民间春季食材大踏步进入春季“苏州十大碗”,突出了苏州鱼米之乡青山(蕈、笋)、秀水(时令水产)、田园(马兰头、香椿头、莴笋、猪肉等)美食的时令特色。据蒋洪介绍,苏州人从生活中总结出应时而食的规律,如民间春天讲究吃枸杞头、马兰头、苜蓿头、香椿头、荠菜头、小蒜头、豌豆头、菊花脑“七头一脑”。油菜花开、水温回暖,苏州当地湖泊水面中,塘鳢鱼、鳜鱼、甲鱼等食肉鱼类大量进食,肉质肥嫩,民间有吃菜花塘鳢鱼、菜花甲鱼以及菜花鳜鱼的说法;再如苏州春天螺蛳、蚬子、河蚌等肉质肥嫩,民谚有“清明螺赛过鹅”等说法。

春季“苏州十大碗”在不少苏州寻常百姓中,留下难以忘怀的故事,以及童年家乡的春天味道。

一道吴江蚬子汤的故事,蒋洪讲得津津有味。据他介绍,在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137个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中,“蚬”字号的有2个,其一是吴江同里与昆山周庄共有,水面超过7.6平方公里的白蚬湖;其二是吴江盛泽蚬子兜,可见蚬子对于吴江先民是何等的重要。苏州人还有一句话“掰不开的泥蚬子”,隐喻木讷之人。蒋洪“淘”到台湾出版旧书《家乡味》,其中朱明怀写的“江苏吴江蚬肉汤”大户人家烧法,洋溢着真真切切的乡愁。

蒋洪曾在文章中回忆,小时候常见河埠停着渔船,行灶上架着大锅,锅里煮着蚬子,锅边的木盆上盖着竹筛,渔民将煮过的蚬子连壳带肉一起倒入竹筛,白白的蚬肉便被过滤了出来。蚬肉是论碗卖的,通常是韭菜炒蚬肉,先炒半生的韭菜铺在盘底,再炒蚬肉挂玻璃芡盖在上面,青青白白味道鲜香,还有蚬子豆腐羹,蚬子炖蛋,蚬子煎蛋……印象中父亲喜欢喝蚬子汤,买回来的活蚬养在清水中,让其吐去泥杂,如急用则可在水面滴香油一二滴,烹制前双手虚捧一把蚬子放掌中如摇骰子听音,发出清脆声是无泥蚬,或以光泽辨别剔除泥蚬,洗净后入清水锅煮开后放一些盐和猪油、撒上葱花或蒜叶,白胡椒粉是少不了的调味佳品,这样一锅极鲜的清汤就可以上桌了,吃时不可搅动,以免沉渣泛起。

“小时候还经常玩蚬子游戏。”据蒋洪介绍,把蚬壳撒一把在水泥地上,用蚌壳逐个抄起,比谁手中的蚬壳多,是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密码之二:遵循苏州本味 体现“人间烟火气”

春季“苏州十大碗”遵循苏州本味,在浓浓的苏州烟火气中,展现了“福地苏州”的人间美味,用苏州人的一句话叫“鲜脱眉毛哉”。苏州美食作家老凡对春季“苏州十大碗”的评点是:春季时令性强、苏州地域性强、苏州味道足,和苏州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陆文夫脍炙人口的小说《美食家》栩栩如生描绘了一个苏州美食家的人生。对苏州人来说,不仅“一日三餐”烟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对苏州美食的修养也能上升到“大家”。老凡就是因为业余爱好,完成从品菜、烧菜到写菜的全过程。

“13岁就在家里掌勺”。老凡没做过厨师,但论起家庭“掌勺生涯”,已有半个多世纪。据他介绍,苏州人讲究精致生活,像马兰头、螺蛳等,在农贸市场随处可见、看似普通的春季食材,经过江南水乡千年文化、烟火沉淀,能成为“最抚凡人心”的美味。“春季‘苏州十大碗’中,大部分食材、菜品来自苏州百姓烟火生活,体现苏州味道的本味精髓。”老凡介绍,其中一道苏州酱汁肉,每逢春季妻子都会下厨制作,是她最拿手的“绝活”。

老凡还对春季“苏州十大碗”中的香拌马兰头、香椿炒蛋津津乐道。其中,张家港香拌马兰头主要原料包括凤凰香干和马兰头,有时还会加入葱、姜、辣椒等调味料。菜肴制作时,将香干切成小丁,煎至外焦里嫩,然后加入马兰头凉拌,最后加入调味料拌匀后装盘。“又学到新招。”老凡说,苏州人家常制作马兰头,通常以马兰头拌豆腐干,讲究的用春笋熬油拌,马兰头、春笋、香干香味融合成“满口春天味道”。张家港香拌马兰头中,增加一道香干切成小丁煎至外焦里嫩的工序,老凡称“准备试试看”。另一道香椿炒蛋,老凡“贡献”了他的家常制作秘诀:香椿头焯水后再用盐捏下,把汁水和鸡蛋打匀,香椿头的香味能更好融入蛋中。

每个苏州人都能成为“美食家”。老凡在家里制作的葱油萝卜丝、蟹粉豆腐、白什盘等“苏州味道”还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老凡表示,此次春季“苏州十大碗”,正是从苏州人餐桌上面广量大的春天美食中产生的。

密码之三:传承创新技艺 展示烹制“绣花功夫”

从农历四月十四日苏州人“轧神仙”、和吕洞宾结下不解之缘的苏式酱汁肉,乾隆下江南在苏州吃到的“松鼠鱼”,袁枚《随园食单》记载的青盐甲鱼,到传承创新的碧绿绣球……春季“苏州十大碗”中,充满文化底蕴、匠心传承的苏州经典味道,和开放包容、吐故纳新的创新“新面孔”汇聚一堂,为历史上“东南第一佳味”的苏州美食再添时代印记。

就地取材、传承创新“巧做精做”,苏帮菜“绣花功夫”烹制匠心技艺,是春季“苏州十大碗”的“苏州根”。据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故宫《宫廷史》记载,苏州厨艺从明朝就进入宫廷,苏州菜在清《苏造底档》等有大量记载。乾隆六下江南,留下大量苏州美食记载传说。乾隆三十年苏州名厨首次出现在清《御底档》中,目前苏帮菜烹制技艺已列入江苏省非遗项目。

就以春天“苏州十大碗”中的一块肉、一条鱼来说,无不经过千锤百炼。

“苏州人开春一块肉”苏式酱汁肉,制作中要经过“开白镬”、老卤“神仙镬”等步骤,工艺流程达到3个多小时。五花肉洗净后开条切成约4厘米左右的“升箩块”,腌制后先入锅汆一汆,称为“开白镬”;然后加入调料,用天然红曲米粉、“循环老卤”转红,称为开“神仙镬”;“神仙镬”中的肉汁加冰糖等熬制卤汁,开卖时再淋到肉上。

江苏省非遗苏帮菜烹制技艺第三代传承大师、在苏州烹饪江湖有“小李飞刀”之称的李俊生介绍,苏州烹饪前辈刘学家制作的松鼠鳜鱼出神入化,是苏州餐饮界一绝,50多年前李俊生进松鹤楼学艺时,制作松鼠鳜鱼就是“基本功”。经过多代大厨传承创新,松鼠鳜鱼制作形成严格“八道标准流程”,每条鳜鱼要开出128粒刺,每粒刺规格在1.5厘米左右。

“从春节前的‘苏州十大碗’,到此次春季‘苏州十大碗’,我一直在关注。”江苏省非遗苏帮菜烹制技艺第三代传承大师张子平表示,“苏州十大碗”的资料都已收集保存下来。16岁就进苏州饭店学厨的张子平,得到吴涌根等多位苏帮泰斗级名厨指点, 50多年中西融会精心钻研,张子平对春季“苏州十大碗”的评点是:“在基本体现当地持色同时,还有一定的包容性,全面体现苏帮菜精细、严谨的烹制技艺。”

张子平还对春季“苏州十大碗”中的每道菜点,从历史典故、当地食材、烹饪技艺、出品等多个方面,一道道打分评点,并对其中多道菜打出了满分。

焦点图片

最新娱乐

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