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温热的血液从手臂处的导管上缓缓流出,通过一台血液细胞分离机,逐渐变成两袋“生命的种子”……昨天,来自昆山的陆梦剑和常熟的吴让君同时在苏大附一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两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他们也成为苏州市第207例和第2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陆梦剑: 医者担当,换一种方式救人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和平时的无偿献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过程略微复杂一点,我没有任何不适感,一切都挺好的。”昨天上午,在苏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陆梦剑一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一边笑着和前来看望他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1994年出生的陆梦剑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名医生,虽然每日奔走在门急诊、病房等临床一线,工作非常忙碌,但他一直坚持参加社区义诊,时常给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去关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更是主动请缨,报名支援吴中区核酸采样工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2018年,在参加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时,陆梦剑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爱心捐髓志愿团队里的一员。今年7月,在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陆梦剑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随后他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完成了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所有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
“这一周我非常幸运,一下子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陆梦剑说,本月21日,他刚和女友领证结婚。随后,他便入住苏大附一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作准备。
陆梦剑的父亲告诉记者,捐献工作准备就绪后,儿子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并安慰家人整个捐献过程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作为医生的家属,这些常识我们都懂,我和爱人以及儿子的妻子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我们为他感到骄傲。”陆梦剑的父亲说。
经过3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陆梦剑成功捐献了3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的这份爱心将重新点亮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其实早在2020年,我就曾接到过初配成功的通知,但是高配不成功,最终未能实现捐献的愿望。听说此次受捐者是一名高中学子,今天恰逢孔子诞辰日,希望通过我的捐献,能让他迎来新生,以后也能为社会作贡献。”陆梦剑说。
吴让君:续航生命,两个月减重24斤
“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家庭时,我觉得能救人一命很高尚。而当我真正躺在这里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我又觉得这一切很平常,是缘分让我足够幸运。”1993年出生的吴让君就职于广州广汽木村进和仓储常熟分公司,从事运输管理工作。十多年以来,他一直是朋友口中的“献血达人”。2018年,他在常熟市方塔东街献血屋献血时,通过红十字志愿者,了解了不少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当即决定报名。为了能顺利捐献,每次搬家或更换手机号码,他都会主动到中华骨髓库官网更新个人信息。
今年7月,在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后,吴让君立即同意捐献。初筛配型、高分辨配型、健康检查……在过了一道道筛查体检关后,前两天,他顺利入住苏大附一院,连续几天接受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
“工作积极,做事负责,毅力惊人。”提起吴让君,他的同事连连称赞。为了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在高分辨配型成功后,吴让君便开始调整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并启动减肥计划,主动申请到需要长时间走路的一线岗位工作,下班后坚持慢跑半小时。“每日三万步,原本167斤的我,两个月减到143斤。”他说。吴让君的善举得到了家人和同事的全力支持,公司总部领导特地从广州赶至苏州,为他加油打气。经过3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吴让君成功捐献了27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能够挽救一个生命,是一件光荣又伟大的事情,希望远方未曾谋面的患者早日康复。”
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献忠介绍,目前,苏州市已有3万余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实现捐献208例,报名入库人数及成功捐献人数均持续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苏州还在全省率先推动将“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免费用血”和“三免政策”纳入献血条例,并率先创立“为捐献者购买意外和大病保险”机制,加强爱心保障,传递着苏州这座大爱之城的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