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玲)近日,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的3座闸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试完成,至此,通安圩区基本建成,覆盖全镇38平方公里,具备防洪排涝和引清调水的功能。待闸站全面交付使用后,通安镇整体抗涝能力将大大提升。
为缓解镇区排涝压力,在综合考虑圩区骨干排水河道、河道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后,2020年底,通安启动了老镇区防洪排涝工程。工程共建设9座防洪闸(站),包括3座排涝闸站、6座节制闸,设防标准为10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目前,9座闸(站)除黄石板河闸站外电暂未接入外,其余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可投入使用。在台风“梅花”过境期间,通安通过闸站内自动化检测平台关注镇区主要河道水情,结合京杭大运河、浒光运河和内河水位情况,适时启用防洪大包围闸站,提前预降区域河网水位,减轻了内涝压力。此外,通安镇全面开展管道检查修复工程。在排查管网堵塞、错接、破损、渗漏等功能性、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全镇27条市政道路的雨、污水管网修复工程,并将成果纳入管网GIS信息系统管理,提升污水治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污水输送系统完整完好,大幅度减少外水进入量和污水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