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引力播(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最近是蘑菇生长季,也是毒蘑菇致命的高发季。近期,苏州市多家医院毒蘑菇中毒患者明显增多。前两天,苏州市吴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两批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病人。
医生介绍,两批患者均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入院后进行了血常规、急诊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每个患者的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出现了电解质紊乱。幸运的是,在急诊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平衡等治疗后,患者均好转,陆续出院。
该院医生解释,蘑菇中毒,在医学上又被称为毒蕈中毒,从临床表现上看,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四种类型,其中中毒性肝炎型在北方最为常见。
蘑菇中毒后多在24小时内发病,首先出现的是胃肠炎表现,如突发上腹部或腹部剧烈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可伴有水电解质失衡与周围循环衰竭。在经过大约1-5天左右,患者会出现以肝、肾、脑、心为主的内脏损害,其中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多表现为肝肿大、黄疸、肝功改变、转氨酶升高,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黄疸加深、意识模糊,甚至出现昏迷。出现内脏损害后,患者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惊厥,最终多死于呼吸衰竭。
医生提醒市民,不要在野外采摘野生蘑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蘑菇,因为其毒性更强。更重要的是,有些人进食毒蘑菇后不会马上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类患者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误食误用,一定要及时告诉接诊医生,以便于早期鉴别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