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南】
本报记者 罗雯 南音
“每周我都要来苏州,苏州园林的意境是我的画境。我绘画的风格也是跟园林有关,将我心目中的高士绘于园林山水之间。传统文人的诗性逸情和园林的古拗奇峭相得益彰。”刚在苏州可园办完一次“宋风”雅集的朱寒光坦言,苏州是他的心灵居所,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桃花源”。
作为经常往来苏州的无锡人,苏州是画家朱寒光在江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之地。作为一位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和探索的画家,他笔下的人物闲适恬淡、质朴自然,苏作文玩点缀布列,清平气润,令人眼前一亮。观画者会会心一笑,此乃典型的“苏式生活”。
“苏式生活”的背后是对江南的体悟。朱寒光素来对宋代绘画关注较多,他认为宋代的经济中心南移江南,触发了绵延千年的社会繁荣、文化发达、审美追求与文明传承。尤其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异彩纷呈,又各成体系的艺术形式,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宋人推崇的这种极致理念,穿越经年,在如今的江南依然潜伏着、流转着。每次走进苏州城,朱寒光还能依稀感受到这种宋人的气息。在他眼中,苏州人不管是一门手艺、一项劳作或是生活的某一种方式,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必定会做到极致,正如宋人之于茶器、琴道、绘画的用心。而如何把宋人的艺术精神与当今城市发展相结合,他也注意到,从去年开始,苏州一直在塑造江南文化的品牌,也让他这个同样在江南文脉浸润下的无锡人心潮澎湃,他认为,这不仅仅是苏州人,而是所有江南的文化传承者都需要去探索的。
“古人讲格物致知,是非常经典的,其实这也代表了我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性格。”环秀山庄是一个小园林,但却是朱寒光最熟悉最喜欢的。因为它面积虽小却很精巧,整体以假山为主,水池为辅,山水相依。园林虽小,却极有气势,可以小中见大。他坦言自己对环秀山庄的欣赏是完全从审美角度去讲的,“园林我觉得越自然越好,越依形而建越好,就像建一座城市,苏州给我的感觉就很自然。”
“吴门四家”中,沈周、文徵明都是朱寒光非常崇拜的高人。“沈周深谙古法之源流,从画面上来看结构谨严,用笔苍劲沉着,墨色浓厚,气韵雄逸,说明这个人心胸非常宽大。而文徴明则是心思非常细腻的人,其画风细致文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均富新意。于遒劲中,不失虚和舒徐意致。”作为一个观察敏锐的画家,朱寒光从笔触中能体会不同人的品性。而朱寒光的画面当中有很多文人雅集的场景,不管是北宋的西园雅集,还是元末苏州的玉山雅集,甚至还有明清时期很多苏州的文人曲会,在朱寒光看来,真正的文人雅集之妙,就是“逃离”二字,或者说是“避世”。说是“避世”,实则避而不避,是以退为进,是以超越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而在朱寒光的雅集画作中,文人之间还有众多文玩布列其间,在他眼中与高士相伴的每一件物件都是具有灵性的,是可以与之进行对话的。“当我们将心打开的时候,万物皆可交流。好比画园林的时候,我们要想象在凉亭立于朦胧细雨之中的形象。古代文人多有孤傲性格,因为知音难觅故而只能选择与物对话,这是古人人格的一种标签。”画雅集,朱寒光也参与雅集,他认为元素蛮好的苏州雅集,常常参加,“跟许多大场面相比,我觉得江南的雅集聚集了一群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来参与,彼此间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受益匪浅。”
“高士也好,雅集也罢,想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飘渺不可及的东西。但是走入苏州,我可以从中意识到寻根溯源的使命感,发扬文化的责任感,其实质是精神拂尘,拂去岁月的尘埃,看到我们江南的历史真相与文化之美。”朱寒光一边把玩着手中的茶器,一边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