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运河】
编者按
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流动的历史文脉。苏州长期以来是保护、展示大运河文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换个角度看运河”,将从更贴近百姓生活的角度解读大运河,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中让读者真切感知大运河中流淌的江南文化的味道。一条大河好“运”来,让我们共同见证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新趋势,思考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大运河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福祉。
本报记者张黎丽实习生赵诗悦
秋日的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苏州陈式太极张志俊拳法俱乐部的学员们在运河畔排起队形,开始习武。空灵悠悠的古琴声下,一招一式,气定神闲。
在苏州太极名家孟现友看来,内外兼修的太极拳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应是单纯的健身和竞技,而应成为探寻历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今年6月以来,苏州陈式太极张志俊拳法俱乐部组织开展“寻迹运河十景,圆梦快乐太极”活动,将传统太极拳与大运河文化有机融合。从平江古巷到平望·四河汇集、石湖五堤……大运河畔留下了苏州人的帧帧太极拳影。
江南儿女的武术基因
随滚滚运河不断传承
千年运河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也滋养了泱泱武风。苏州运河两岸,武术门派众多,浒墅关有保一方平安的凌家枪,石湖有着广为人知的江南船拳……随滚滚运河不断发展、传承。如今的运河沿岸,江南儿女不减其刚柔相济的风采,依然有众多的武术人在坚守。从河畔到武馆,从群体组织到独自习练,苏州这片热土上,常常看到习武者的身影。
作为传统太极拳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陈式太极拳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更有“缠丝劲”成为陈式独创之奥秘。苏州太极拳高手孟现友系当代中国陈式太极拳名家张志俊亲传弟子——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2019年,孟现友加入苏州市武术协会,创立苏州陈式太极张志俊拳法俱乐部。
张志俊精于推手、散手、擒拿等实战招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关太极拳的诠释、教学和训练的全新理念。来到苏州教拳,孟现友沿袭了师父张志俊的教拳特点,一招一式都细细讲解理论依据,并有规范的动作要求。以他精湛的拳法和细致的讲解,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目前,俱乐部已有20余名学员,基本掌握了十二式和二十四式拳法。学员中,有年迈的伉俪,在太极拳的熏陶中颐养天年;有朝气活力的母子,展现了可贵的亲子太极;还有情谊深厚的师生,共同习练太极拳,一起迈入人生新阶段。
寻迹运河十景
在运河两岸感受水韵太极
练拳是枯燥的,孟现友有时候会带着学员在银杏树下习练,有时候会迎着朝霞打拳。在他看来,在不同的地方打拳,体验是不一样的。2021年,在学员安建平的提议下,苏州陈式太极张志俊拳法俱乐部开展了“快乐太极,醉美园林“主题系列活动,取得成功。除了驻足拍照、学习的,更有游客主动联系,想跟着老师习练太极拳。安建平说:“太极拳超凡脱俗的气质,与苏州这座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城市相得益彰。既然我们成为了太极拳的一员,就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形式去推广。”
去年,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举行,安建平颇多感慨:“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太极拳同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两者是否能够结合起来呢?”于是,“寻迹运河十景,圆梦快乐太极”的主题活动孕育而生。
安建平将活动首站选在平望·四河汇集,平望位于运河苏州段之尾,四条河流交汇于此,水面开阔,风景优美。他说:“习练太极拳并不讲究场地,但在优美的风景之下,展示优美的太极拳和太极拳人优美的心,一定是一件乐事。”第二站石湖五堤,其依山傍水的环境与独具气韵的太极拳相映成辉。第三站的平江古巷,粉墙黛瓦、江南烟雨,搭配中正安舒、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法,“最苏州”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运河畔开堂授课
为太极拳文化传播注入勃勃生机
秋分将至,天朗气清。昨天一早,孟现友和弟子们依旧在运河畔打卡晨练。记者了解到,除了每天的晨练、晚练,孟现友还经常开设公益普及讲座,多次前往苏州大学教学,教授拳法技术,进企业为员工进行太极拳的培训,交流太极文化。如今,他把太极学堂带到大运河畔,力求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注入勃勃生机,借此推动太极拳更好地传承,让更多的人通过习练拳法而受益。
今晚,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苏州启幕。运博会期间,孟现友和学员们也将前往第四站宝带桥,继续寻迹运河十景,圆梦快乐太极,依托运河沿线的美丽风景展示太极运动的健康与向上。
大运河水韵里流淌着的武术基因与气质,已深深扎根苏州运河两岸,渗透进苏州儿女的血液中。孟现友表示,“有幸生活在运河边,我们将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更好地传承太极拳运动,展现山水苏州之美、太极苏州之美、运动苏州之美。相信在运河风景的日渐秀丽和运河文化的不断传承下,苏州武术定会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