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找记者】
如果您了解相关线索,可以拨打“96466新闻热线”或关注“96466新闻热线”微信(微信号:gswbsmjz)与我们联系。
本报记者吴涛
9月19日,“扫码找记者”栏目接到来自湖南的胡楠先生来电,他希望苏报融媒平台能帮助找寻1933年英勇就义的外曾祖父的详细信息。
胡楠的外曾祖父叫余喜文,是湖南省宁乡市人,生前是潜伏在国民党19路军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4月,余喜文因为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但89年过去了,有关资料对他牺牲的情况记录有出入,对此胡楠很想弄清楚。
潜伏在隐蔽战线英雄血洒他乡89年
胡楠告诉记者,根据《宁乡县志》记载,余喜文出生于1893年,少年时曾经在湘中地区著名的云山书院求学,在书院结识了何叔衡、谢觉哉等革命志士。
1925年,经人介绍,余喜文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过宁乡当地黄材镇党组织相关负责人。1930年4月,余喜文调往上海中央军委工作,很快受党组织指派,化名吕四持,打入国民党驻扎在上海的19路军做地下工作。他曾任少校营长,并随部队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初,因为叛徒出卖,余喜文身份暴露被敌人逮捕,不久之后被杀害。
之后,远在湖南的家人得到党组织转来的消息,称余喜文已经就义。新中国成立后,余喜文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谢觉哉同志曾为余喜文写了烈士证明材料,余喜文青年时的校友甘泗淇上将也曾回到宁乡看望过他的家属。由于余喜文唯一的照片被家属埋进了家乡的空墓穴中,包括胡楠在内的家人,对英雄亲人的思念仅限于家里老人口口相传的片段。
上海?苏州?烈士最后遇难地成谜
今年暑假期间,胡楠带着孩子在宁乡当地的纪念馆看到外曾祖父的生平资料有限,只有寥寥几行字,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他最后究竟在何处被害,埋骨哪里?资料上有差异,8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胡楠下决心要找到这位家族卧底英雄的归宿。
胡楠从1981年编撰的《宁乡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查到余喜文在上海市被杀害,而在《宁乡县志》中又记载他在苏州阊门外被杀害,这两个迥异的就义地点让胡楠感到很奇怪。“我曾咨询上海的烈士档案管理部门,他们那里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他们告诉我,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我外曾祖父应该是在被捕后押解到苏州,在那里遇害的。我感觉这是重要线索”。
胡楠为此曾联系了苏州市档案馆查找线索,也托朋友到阊门一带走访,但是一无所获。“我相信他最后应该是在苏州古城英勇就义的。我和家人希望借助苏报融媒平台的力量,找到更多线索。”
年代久远资料缺失暂无有效线索
记者登录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中华英烈网查询,有关余喜文的资料中提到了他在江苏苏州牺牲。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了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本市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录中没有余喜文的记载。工作人员推测,余喜文牺牲年代久远,因为历史原因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加上地下工作性质特殊,资料缺失比较多,查找起来有一定难度。
昨天下午,记者将此信息反馈给胡楠。胡楠说,他会继续寻找,找到外曾祖父的归宿地,可以告慰他的英灵,也能让后代有个精神传承和念想。接下来,胡楠想请宁乡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帮忙,在适当的时机亲自来苏沪两地实地走访,再查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