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展望】
本报讯(记者管有明)今年8月新开设的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祥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有餐厅、中医理疗室、书画室、阅览室、服务驿站,还有宝祥苑小区居民张晴非常喜欢的康健舞蹈室、手工制作区等。平时,她和老邻居、老姐妹们一起在这里编织毛衣和制作各类手工,或是一起跳舞。“我搬到白洋湾已是第10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会过得这么好。现在,日间照料中心已是我的第二个家。”她笑着说。
张晴今年63岁,原先住在航西新村,因为家里人多,住房面积较小,在2013年6月通过摇号的方式获得了宝祥苑小区的一套保障性住房。这里也是姑苏区体量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原先的住房比较破旧,而且弄堂小,环境也差。所以,我们拿到宝祥苑的新房子后,全家人都非常开心,马上装修,当年11月就搬了进来。不知不觉,搬到这里已是第10年了。”张晴感慨地说,一开始搬过来的时候,她还有点不适应,外出买东西和乘公交车都不太方便。
近年来,白洋湾街道及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张晴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区周边相继建起了一些商业综合体和大中型超市,还有金阊新城文体中心等文体设施。”她说,现在乘公交非常方便。如果去观前可以乘公交101路、8路,去石路可以乘公交34路、921路等。随着2019年地铁3号线的开通,她和家人的日常活动范围变得更大。“我要乘坐3号线,也就是两站路的距离,平时都是走过去的。如果乘公交车,也很方便,可以乘9036路或813路。”
去年,白洋湾街道以宝祥苑小区为试点,探索数字化智慧社区建设。这也是姑苏区首个数字化试点社区,除了安装小区出入口智能门禁,还有抓拍高空抛物、车辆违停、垃圾乱扔的智能监控,以及独居老人家庭安装烟感、燃气探测器、一键呼叫按钮等。“以前,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自从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来,居民失窃的情况几乎没有了,我们都觉得很安全。”张晴说,小区近年来的变化还有很多,如小区沿河改造并新增了照明灯,方便大家在晚上散步;小区里设置了14张休闲座椅,如果有人走路累了,可以坐着休息等。
而最让张晴津津乐道的,还是上个月新开张的宝祥日间照料中心。“以前社区有活动室,可以跳舞,但场地太小,而且设施较差。现在,日间照料中心专门设置了一间舞蹈室,设施非常好,墙面有镜子,还铺有地板。我们可以定期过来跳舞。”她说,日间照料中心各项设施非常好,这也让她渐渐有了更大的公益梦想。“我是小区舞蹈队负责人,除了动员更多的人一起来跳舞和健身,将来还想为大家表演更多的节目。另外,我还是小区编织队的成员。前段时间,社区帮我们请了老师来传授编织技艺。眼看着重阳节就要到了,我想和这些老姐妹们一起为老人编织围巾和帽子,在做公益活动的同时,促进邻里和睦,让老人一起开开心心过‘最美夕阳红’的日子。”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