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名校、名院、名科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报记者周函本报通讯员邱浣敏
近日,73岁的顾老伯历经3个月的便血磨难后,终于健健康康地出院了。“感谢您的医者仁心,急病人所急,让爷爷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顾老伯的孙女特地在“寒山闻钟”平台上,向苏大附一院放射科主任技师姚飞荣致谢。
这样温暖的场景时常在科室上演。近年来,苏大附一院放射科团队以党建为引领,练就高超技术,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市民带来高满意度的就医体验。
快速、准确、全面
做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
最近3个月,顾老伯反复受便血折磨,在外院住院多次,始终没有好转。上个月又因病情加重,转入苏大附一院急诊。“抱着一线希望,我们来到苏大附一院,当时恰好遇到姚医生做检查。”顾老伯的家属回忆,姚飞荣一方面详细了解老人病史,一方面及时开通绿色通道,进行腹部增强CT和门静脉三维重建检查。面对焦急的家属,他耐心解释,老人肝内门静脉处存在血栓,而痔静脉又在出血,所以之前片面止血的治疗方案并不见效,建议老人立刻转入介入科治疗。
“借助门静脉三维重建等影像手段,精准显示变异血管和器官解剖的关系,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指明了方向。”介入科主任朱晓黎解释,进一步诊断明确,老人既往有肝硬化病史,由于肝硬化后门脉高压,导致门静脉血流淤滞形成血栓、痔静脉压力过大产生出血。而此类疾病一般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患者的症状因为并不典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确诊。随后,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为老人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顺利打通“生命通道”。在住院一周后,顾老伯终于健健康康地出院了。
“快速、准确、全面,作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我们要做‘医生肚子里的蛔虫’。”姚飞荣介绍,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中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这也对一线的影像技师和读片的影像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影像技师,必须具备三项技能:一是专业技能,要为患者拍出一张合格的片子,服务临床诊断;二是学习技能,除了必备的影像学专业知识,还应该海量学习和积累其他专科知识,更好发现重要病变;三是永葆对专业的热爱,把敬业精神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完影像检查到出具完整报告,有一段时间差。我们要初步判断有无危急值,否则将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每天完成千余人次CT检查
党建引领提升科室凝聚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在苏大附一院放射科,通过设立“医影红心”党建品牌,主动佩戴党员徽章亮出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提升科室的核心竞争力。
“党员亮身份,一是面向患者和家属,胸前的党徽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二是提醒党员自己,勿忘身份,牢记使命。”放射科主任、门急诊医技党总支放射科党支部书记胡春洪表示,对于他们的工作而言,有时只是与患者短短交流几分钟,但看到党徽,有的患者就会自然产生信任感,甚至在离开前竖起大拇指点赞。这样的双向奔赴,也让他们的工作有了更多获得感。
据介绍,放射科如今的工作量是两年前的1.5倍,为了更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要,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科室所有人员加班加点,以延长工作时间来满足临床需求。姚飞荣表示,科室所有检查项目都在满负荷运转,目前苏大附一院总院每天约有千余人次接受普通CT检查,但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做到了当天申请、当天完成检查。
在“医影红心”党建品牌的带动下与科室质控管理的严格要求下,一个个像姚飞荣一样党性修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正在成长,他们医心向党,服务患者、服务临床,为市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科室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不断深化科室服务内涵,患者满意度也在同步提升,这背后凝聚了每一名普通党员和全体放射人的默默奉献。”门急诊医技党总支书记顾继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