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市董浜镇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创建,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截至目前,该镇已消除黑臭和劣Ⅴ类河道35条,创建生态美丽河道28条。同时,通过水系连通、疏浚清障、岸坡整治、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人居环境整治等九个方面的共同发力,生态清洁小流域已初步形成。
综合治理,再现水清岸绿水乡面貌
夏日傍晚,凉风习习。漫步于董浜镇里睦塘岸边,河道内碧波荡漾鱼儿嬉戏,盛开的荷花随波摇曳,两岸绿树成荫移步换景,一幅和谐美丽的江南水乡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里睦塘是杨塘生态清洁小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常熟市东北部。该生态小流域项目以董浜区域为核心,东临金泾,南至盐铁塘,西至徐六泾,北至北港塘,项目区面积37平方公里,涉及董浜镇范围面积为22.1平方公里。董浜镇各级“河长”积极履责,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污染源防治、村庄环境美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理顺河网水系,改善引排条件,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使得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提升。
自去年以来,董浜镇华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先后投入50多万元,对企业包干的“厂前河”——长条河进行临河绿化和木栈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河道环境。“从今年开始,我们通过聘任‘企业河长’,进一步落实企业对‘厂前河’的管护责任。”董浜镇水利站副站长徐晓介绍,长条河同样位于杨塘生态清洁小流域内,华庆公司负责管护厂前100米的河道,这也是董浜镇选取临河管护工作成效突出的部分企业开展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和责任落实的首家试点单位。董浜镇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通过开展“点位长”断面水质调度会、定期巡河行动及在建工地现场检查等形式,督促企业从“旁观治水”向“责任治水”转变,切实把河长制推深做实。
近年来,董浜镇还坚持不懈开展镇村级河道轮浚和生态美丽河道创建工作,目前镇级以上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0%以上。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接管或分散式治理、排污口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等综合措施,使境内骨干河道水系连通、防洪达标、水质稳定,保障了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农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不少地方再现了水清岸绿的水乡面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管养结合,村民宅边流过生态美丽河
“经过前两年河底清淤、排污口整治,以及驳岸绿植之后,村里的河道清爽多了……”今年73岁的顾雪良是董浜镇智林村聘任的“河道生态管护员”,他的任务是管护好村口的一条小河浜,一旦发现有垃圾漂浮物,就需要及时打捞清理。
顾雪良说,河道刚整治完的时候,村民往河里随意丢弃剩菜剩饭厨余垃圾的现象还比较多,最多的时候需要他每天清理一次。如今,随着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和积分长效管理的开展,村民们的绿色生态理念日益加强,河道里的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现在这活儿一点不累,我基本是两三天才出一次工,很轻松。”
智林村拥有各类河道27条,全长20.5公里。经过多年持续治理,目前生态美丽河道覆盖率已达65%,水质常年稳定IV类水以上,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村党委书记姚贤军告诉记者,为推动河道长效管护向全民共治转变,村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由村委在河道内统一放养鱼苗,聘用农户作为“河道生态管护员”,负责宅前屋后河道内鱼苗的看护工作,并担负起河道保洁工作,以“管养结合”的新模式,发动群众共同护好“宅边河”。
同时,村里坚持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美丽河道建设,对境内荷花浜、鲤鱼池、杨蒲塘、黄泥浜等17条农村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共计拆除河湖违建1459平方米,清理各类围网38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收治1128户,收治率100%,清淤河道14.3公里,新增生态护岸12.5公里,建设滨水游园12处。生机勃勃的滨水游园,修葺一新的亲水栈道,碧波荡漾的粼粼水面,随风摇曳的水生植物,使一条条普通的农村河道,华丽的变身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丽河道。
畅流活水,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推窗见绿、鸢飞鱼跃、起步闻香……这是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随着农村生态河道整治和千村美居工程的同步推进,这一美丽愿景正在董浜的土地上成为现实。
近三年,董浜镇千村美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约3.53亿元,其间,大力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共疏浚河道54.8公里,建设生态驳岸82.2公里,绿化美化20.29万平方米,镇域范围内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已完成393个自然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收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
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环境基础。董浜镇围绕“周六下沉日、党员干部宅前屋后三包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奖惩办法”三项机制,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和宣传引导,积极推广积分制管理。用“小积分”带动“大管理”,不断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
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董浜镇里睦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仁和惠民”工作法,不定期开展群众民主评议,结合物质奖补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同时结合“数字董浜”一网统管平台,建立村民“随手拍、随手传、随手护”机制,积极参与家门口的河道管理,针对河道乱丢垃圾等行为进行文明劝导,形成人人关心河道、珍惜河道、保护河道、美化河道的强大合力。
“我们还发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河道管护,持续开展‘青年志愿河长’活动。”董浜镇党委书记、董浜镇第一总河长朱晓峰说,“青年河长”走村入户,通过宣讲爱水护河理念、倡导文明种植行为,可以提升广大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护好畅流活水“田间河”。